人工智能熱潮之外:更廣泛的市場正在復蘇
信安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盛萬燁為《信報》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一度動搖市場,引發避險反應。然而,雙方相對慎重的言論有助於恢復平靜。這件事提醒我們,曾一度被忽視的全球貿易關係,其實當中的潛在風險仍然存在,並仍深深影響著投資者情緒。然而,儘管市場出現波動,整體宏觀環境仍具建設性。在貨幣與財政政策支持下,加上變革性技術投資的轉型力量,市場有能力吸收衝擊並維持動能。
標普500指數自「解放日」低點以來大幅上升,最初由人工智能投資熱潮推動。僅科技投資一項,估計為美國上半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帶來約三分之一的貢獻。如今,升勢正擴展至周期性產業,反映出市場對企業盈餘的信心增強,也預示著更持久的擴張。
歷史上,當聯儲局在非衰退期間減息,股市表現通常良好。目前在政策寬鬆與強勁科技投資的環境下,為2026年奠定了正面基調。儘管美國勞動市場數據略顯疲軟,整體指標仍具韌性,僅顯示溫和放緩。隨著衰退風險減低,聯儲局的寬鬆政策可能繼續支持經濟增長。
在中國內地,國內政策制定者採取了不同的刺激策略,重點放在消費而非投資。以「以舊換新」計畫、育兒補貼與消費貸款利息補貼等措施,成功提振了市場信心。市場普遍預期中國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再度增長,散戶投資者情緒也正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