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是否屬於高增長的行業?

劉克飛
建信資產管理(香港)- 基金經理

內容要點

  • 儲能:大規模儲能系統跟隨風電及光伏產業高速發展,針對消納瓶頸問題,各地對儲能系統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加上商業模式逐漸清晰化,預計2022至2025年中國儲能裝機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75%。

  • 風能: 因為外部因素,部分陸上風電項目裝機延至2023年,料能為今年需求復蘇奠定基礎。2023年,海上風電裝機預計達10吉瓦以上,按年增長超過一倍,且具備長期成長性。

  • 新能源汽車: 預計未來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可維持3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將帶動鋰離子電池產業持續高增長。鋰電產業現階段基本面、估值、以及市場情緒已達最低點,首推電池、結構件等盈利穩定的環節。

  • 光伏: 中國新型電池技術生產規模加速擴大、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網絡持續發展、加上大型基地太陽能發電站加快建設,預計組件降價完成後,光伏需求將高速增長。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急速變化及能源安全等問題,新能源正逐漸成為全球各國的發展焦點,中國亦不例外。中國除訂立了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外,亦推出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補貼政策、優惠稅收政策、綠色債券發行等,以降低新能源產業的投資風險和成本,並加快推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目前中國新能源產業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並存在不少投資機會,例如儲能系統、風能及光伏等。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近況

中國過去數十年一直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其中新能源汽車已經歷逾二十年的研發布局、產業化準備及市場推廣。根據中汽協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從2010年不足1萬輛增長到2022年的688.7萬輛1,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約為整個歐洲市場規模的兩倍,以及美國市場規模的五倍。

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掛鈎的動力電池已經由政策驅動步入市場驅動,發展前景逐漸改善,目前處於「1至N」的擴張階段。相比之下,儲能行業仍處於「0至1」的發展階段,為行業發展早期,後續的成長空間不斷擴闊,具增長潛力。

中國光伏產業自2009年左右開始加速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2011至2022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37.56%2,我們預計於2022至2025年可達到25%,顯示需求增長動力強勁。目前,中國在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和逆變器等產業鏈主要環節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均位居前列。

中國已發展風能逾40年,於「十三五」期間發布的五年風電發展方向和基本目標中,要求提升風電設備製造水平和研發能力,奠定中國風電將進入持續穩定的發展模式。根據我們的估算,「十三五」期間中國陸上風電裝機量達144吉瓦(GW),海上裝機量達8GW,五年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8.4%及50.7% ,成為全球風力發電增長最快的市場。

隨著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經濟的重視,新能源產業已成為中國政策主要支持的領域,中國對能源轉型的投資額更位居全球前列,當中部分產業的子行業包括儲能系統、海上風電及鋰電等,受技術創新及市場需求推動,具備增長潛力。

哪些新能源子產業於中長期具高增長潛力?

儲能: 大規模儲能系統

於減碳目標及能源轉型背景下,全球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加速增長,風電及光伏於電力系統中的重要性日漸提高,惟受天氣、地理及設備等影響,風電及光伏的電力供應較為波動,並對電網穩定及能源消納帶來挑戰。大規模儲能系統作為重要的靈活性資源之一,用於改善用電質量、維持電網穩定方面具備響應迅速、控制精確的優勢,需求亦日益提升。

能源加速轉型下,2023年光伏地面電站因成本下降迎來安裝高峰,加速推動中美大規模儲能需求,根據彭博數據以及我們的預測,2023年全球大規模儲能新增裝機量為51.4 吉瓦時(GWh),按年提升178%3。於2022至2025年,預計全球儲能裝機預期規模可達72/148/250/400 GWh,按年增長178%/105%/69%/60%。

中國方面,大規模儲能系統跟隨風電及光伏產業高速發展,針對消納瓶頸問題,各地對儲能系統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加上從「0至1」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化,結合全球新能源裝機預期以及儲能配套發展提速,我們預計2022至2025年,中國國內儲能裝機規模可達16.6/37/59.8/88.7 GWh,年均複合增長率約75%。其中於2023年中國儲能裝機當中,預計大規模儲能佔比接近90%。投資者可關注中國國內大規模儲能相關環節,包括電芯、逆變器、系統集成商等。

風能: 海上風電

2022年風電發展受多個因素拖累,包括疫情影響設備生產交付和項目安裝速度,另外亦受到機型方案升級換代、以及部分項目場址審批周期延長影響。我們預計,有10GW左右陸上風電項目裝機,因為外部因素由2022年延至2023年,料能為2023年需求復蘇奠定基礎。隨著疫情緩和,發展風電的成本效益將大幅提升,預計2023年風電總裝機量將可達77GW左右,按年提升75%。

於2023年,海上風電裝機預計達10吉瓦 (GW) 以上,按年增長超過一倍,且具備長期成長性,2024至2025年增速為30%以上。陸上風電於2022年招標活動積極,全年預計為75至80GW,相關企業通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有助提高內部回報率的增長,2023年預計吊裝可達65GW以上,按年增長逾30%,併網達75GW以上,按年增長可逾88%。

中國出產的各個風電核心零部件中,除了軸承以外,均憑藉著製造成本低、交付能力強的優勢,成功進入了全球市場,風電主軸和鑄件市場的全球產能基本被中國產業鏈控制。具體細分環節我們推薦關注以下投資機會:

海纜:細分行業增速高,競爭格局好,龍頭公司的增長潛力較為優勝。

塔筒及管樁:有望受惠海上風電深遠海業務前景向好,以及出口需求顯著增加。

鑄鍛件:龍頭企業向全球市場供貨,具備產能和成本優勢,預計2023第二季起銷量及利潤齊升。

葉片:風機機型大型化,大葉片產能相對緊張,另外葉片輕量化目標的提出和實施,推動碳纖維需求的增加。

整機:在平價時代,企業必須要通過控制成本來降低產品的售價,以提高市場競爭力。成本控制能力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關注重點公司能否通過成本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以及對外出口的機會。

新能源汽車:鋰電

根據乘聯會及Marklines數據, 2021及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按年增長143%及91%,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按年增長107%及62%4。我們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可達900.1萬輛,按年增長31%,其中出口100至120萬輛。總體來看,汽車電動化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可維持3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至2025年銷量料可達2200萬輛以上,對應電動化滲透率約31%,將帶動鋰離子電池產業持續高增長。

鋰電產業主要包括電池環節以及電池材料環節,電池材料包括結構件、隔膜、鋁箔、銅箔、導電劑等。現階段基本面、估值、以及市場情緒的已達最低點,首推電池、結構件等盈利穩定的環節。此外,2023年為各類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起點,我們關注技術進步帶來的結構性增量,其中磷酸錳鐵鋰於2023年年中有望量產,值得投資者關注。同時,鈉電於2023年中旬有望小批量生產,2025年規模有望達到100GWh。導電材料PET銅箔加速量產, 2025年滲透率有望達到10%。

光伏

自矽片價格開始回落以來,產業鏈持續降價刺激光伏需求。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2022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GW,按年增長59.13%5。於2023年,中國國內新型TOPCon電池技術生產規模加速擴大,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網絡持續發展,加上大型基地太陽能發電站加快建設,預計組件降價完成後,光伏需求將高速增長。

受惠供應能力及需求超預期、供應鏈成本下降、項目收益率提升、技術進步和支持政策加碼的共同刺激,我們預計2023至2025年中國光伏裝機量可達120GW/156GW/203GW,複合增長率約30%。


  1. 截至2022年。資料來源: 2022年汽車工業產銷情況,中國汽車業協會。
  2. 截至2022年。資料來源: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中國國家能源局。
  3. 資料來源:彭博、建信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4. 截至2022年。資料來源: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全球汽車產業平台Marklines。
  5. 截至2022年。資料來源: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中國國家能源局。

如非特別註明,本文所有估算或預測數字均由建信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資料披露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件中就任何特定基金或產品所提及的過往表現未必可代表相關基金或產品的未來表現,而且本文件中所提及的任何基金或產品的價值可跌亦可升。您於決定投資之前,不應單一依賴本文件。您應該閲讀説明書概要、產品資料概要以及相關補充内容, 包括説明書概要中的特殊風險考量和風險部分。投資回報並無保證,您可能無法取回全部投資本金。

當您作出任何投資選擇前,您必須考慮自己可承受風險的程度及財務狀況。如果您對本文件中提及的某些基金或產品是否適合您(包括那些基金或產品是否符合您的投資目標)有疑問,您必須徵詢法律、財務、稅務、會計及其他專業意見,以確保您作出的任何投資決定切合您的情況及財務狀況,並且選擇適合您的基金及╱或產品。

本文件之內容於發布當日來自被認為是準確及可靠的資訊,但當您查看本文件時,本文件所載資訊可能已不再是真實,準確或完整。

本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宣傳、誘使、或任何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本文件中所提及的基金及╱或產品交易的任何建議或推薦。本文件並無意被視為任何特定投資及或一般市場的預測、研究或投資建議,亦無意被視為預測或保證任何投資表現。本文件之內容並無考慮任何投資者的投資目標、特別需要或財務狀況。您不應將本文件之內容視為一個能依賴的全面性闡述。本文件中所有以任何形式表達的觀點會隨時更改而不另行通知。

在沒有抵觸任何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本公司、本公司的任何聯屬公司、或本公司及本公司的任何聯屬公司的任何僱員或任何董事,概不保證及擔保本文件所載資訊的準確性,亦概不對本文件的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

指數不受管理並且不考慮費用、支出及交易成本,而且不能夠直接投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

派息不獲保證。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件內所有數字均以美元為單位。

本文件為信安資金管理(亞洲)有限公司所擁有,如未取得信安資金管理(亞洲)有限公司的事先書面同意,任何人士或機構均不可以任何方式及為任何目的修改、複製、傳送、儲存或分發任何內容。

本文件資料由信安資金管理(亞洲)有限公司提供。

本文件並未呈交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

本文件由信安資金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刊發。

參考編號: 2865685